人工智慧圍棋程式 AlphaGo,壓倒性擊敗棋王而轟動全世界,令人不禁疑問:機器可以思考嗎?機器可以超越人類心靈嗎?而著名的「涂林測試」(Turing Test),就是對此問題的一種判定。
李國偉說,涂林測試就是「模仿遊戲」。 1950 年涂林 (Alan Turing) 發表了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這篇文章,討論「電腦會不會思考」,成為人工智慧的重要思想來源。由於「思考」本身很難定義,涂林訴諸可供判定的方法:一台電腦和一個人交談,如果交談的人始終分不清楚誰是電腦、誰是人,那這台電腦在行為上已經接近人的思考能力。
AlphaGo 擊敗棋王,可以說是通過涂林測試了嗎?李國偉解釋,雖然電腦很多能力的確比人強,不僅下圍棋,計算數學的能力也早就超越人類,但是涂林測試是「漫無目標」的智能測驗,包括各種「常識」。電腦在很多專業知識上都超越人腦,但是最弱的就是常識。至今,還沒有一台機器真正通過涂林測試。
不過,如何訓練機器擁有常識,是有方向可循。如同 AlphaGo,訓練機器的方法,就是從一個「嬰兒機器」開始,讓它不斷學習、演化。下棋的好方法保留下來,壞方法淘汰掉,機器就不斷增強。
事實上,機器學習的方法,早在涂林 1950 年的文章中就已經提出。當時沒有相應的硬體條件可以實際做出,直到現在,GPU, TPU 等硬體效能趕上軟體運算的需求,開始表現出早期人們預期人工智慧能達到的事情。
在涂林的時代,有許多先進的工程師,甚至不相信電腦有可能幫人算帳。
涂林為何有先見之明?憑藉的就是他發展出的一套理論數學計算機模型──涂林機 (Turing Machine)。涂林機的故事說來話長,李國偉從 19 世紀的數學發展聊起。
試圖找出算術的基礎,數學家 弗雷格 (Gottlob Frege) 嘔心瀝血寫成大作,嚴謹定義什麼叫做「集合」。沒想到,當時才二十幾歲的 羅素 (Bertrand Russell) 找到致命的矛盾:當我考慮把所有「自己不屬於自己」的集合,放在一個集合 A 裡,那麼那個集合 A 屬於不屬於自己?這就導出了著名的「羅素悖論」。
世界頂尖的數學家都跳進來解決集合論基礎問題。若要解決,必須把「自己不屬於自己」這種奇怪的東西,排除到數學王國之外。問題來了,數學王國的圍牆怎麼蓋?大數學家 希爾伯特 (David Hilbert) 選擇了一條安全的途徑:假裝我們每天講的數學,都是以符號寫成。他從「形式系統」出發,完全玩符號遊戲。
但是,問題又來了。怎麼證明一個形式系統是一致的,沒有矛盾?李國偉說,如果用機械化的方法,一步一步寫出來所有系統裡的定理,即使矛盾一直沒有出現,這種方式還是無法說服人!希爾伯特試著尋找真正有效的證明。
沒想到,在 1931 年,年輕數學家 哥德爾(Kurt Gödel) 證明了相反的結果:如果你的系統複雜到可以講一點點的自然數理論,那就沒有辦法在你的系統裡面,保證不出矛盾。希爾伯特的夢想是達不到的!
涂林機:理論數學的計算機模型
李國偉解釋,所謂的 涂林機 ,其實不是一個真正的「機器」,而是「理論數學」的模型。
涂林為了敘述的容易,把理論描述成一張紙帶,上面畫了很多格子,還有一個讀寫頭。讀寫頭儲存了有限個不同狀態,若決定了現在的狀態,再看底下格子的符號,就決定了下一步會變成什麼狀態。
涂林澄清了「什麼是數學的機械化」這件事情。一般從小到大學過的函數,只要在整數值上,涂林機都可以計算。李國偉說明,因為這個表格是有限的,所以可用自然數來編碼。自然數可以因數分解,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一層一層因數分解下來,等於肚子裡頭一層一層包含訊息。就像數字變成了一個機器!
延伸這個思維,涂林還提出一種「通用涂林機 (Universal Turing Machine)」,可以把各種機器的程式都吃進來,模擬另一個機器計算的結果。這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同一套軟體不論移到哪台電腦都能計算。
電腦時代的數學家
涂林一方面說電腦可以很強大,另一方面又指出機器的侷限。他證明,有個「停機問題」是任何計算機都無法判定,也就是「是否存在一個程式 P ,對於任意輸入的程式 w ,能夠判斷 w 會在有限時間內結束、或者無窮迴圈。」以數學的角度來說,並沒有一般的機械方式,可以處理這種判定。
李國偉說明,組合數學的問題,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更有趣。人們使用網際網路,假如全世界有幾十億個節點,我跟你通訊就代表兩個點連上一個邊,邊的數目就是更龐大的數字,狀況非常複雜。使用算術處理龐大的離散數據,這類問題成為計算機科學裡面「演算法」的學問。
在有限的範圍內一定存在答案,但是實際求解的時候,希望找到最有效率、最節省資源的解,這就是數學的組合優化。
若下回有小朋友問你「學數學有什麼用」,別忘了指著電腦或手機 App 說:「這裡面,就是數學。」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CV4iR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