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INSIDE 從落選到奪金 資訊奧運小子 500 天大作戰!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何達睿說,遇岔路,選擇更精彩的路走並全力以赴,更能證明自己努力活過。(攝影者.何經泰)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商業週刊,作者 呂晏慈。

你願為自己的夢想,付出怎樣的代價?不妨聽聽這名男孩 16 歲時的故事。

何達睿,麻省理工學院大一學生,去年他在世界級的高中生程式競賽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以下簡稱資奧)上,擊敗其他 82 國的高中生贏得金牌,這是台灣自 1994 年參賽以來第 2 好的名次。

何達睿把這 500 天追夢過程記錄成書,要讓大家相信,只要想追夢,就絕對能做到。

人生第一個夢,起步就失敗

何達睿小學四年級初次接觸程式設計,立下成為資奧國手的志向。然而,高一進入資奧選訓營,卻連第 1 階段都未通過,結訓典禮那天,他抱著筆電、蹲坐在教室角落哭泣,並想著:「是我的努力不夠?還是這就是我的才能極限?」

成為資奧選手,是他人生的第 1 個夢想。只是,夢想有保存期限,高一這一役,他已經失敗,之後,他若要繼續挑戰,形同拿升學課業做出賭注,多數人這時多會放棄,選擇專心升學,否則最後可能兩頭皆空。

在最艱難的抉擇時刻,他想到了一個名字:學長陳伯恩。

陳伯恩是 2014 年資奧金牌得主,一歲多因罹患視網膜母神經細胞腫瘤摘除左眼,但他沒有放棄追求夢想,國三摘下國際數學奧林匹亞金牌。

陳伯恩在 14 歲那年,又確診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也就是血癌。他因化療放棄參加培訓的機會,但對資訊熱情不減,在醫院仍持續在寫程式、念資訊,隔年捲土重來,一舉拿下該年金牌。

何達睿說,陳伯恩在死神之前,都能完成理想。但,「誰說一定要瀕臨死亡才能開始追夢?為什麼,我不能活得好好的就開始追夢?」

他決心,「我要當國手、拿金牌、上 MIT(麻省理工學院)」。

「孤獨」,是他書中常見的關鍵字。大多數人剛聽到他要拚資奧,都說支持,但碰到與課業衝突時,卻開始反對。他去跟學校請假,老師的第一反應是:「你是為了逃避課業?」

爸媽也冷眼旁觀,一次,他化學段考成績不及格,母子爆發口角,他被逼到極點時,終於衝口而出「到底是你們大人輸不起?還是我輸不起?」「為什麼你們在我還沒嘗試之前,就覺得我會輸?」「若這兩次都考不好,就算重考一年,我也沒關係……。」

原來,「他連失敗後的路都能接受,而且想好處理的方法。」達睿媽媽張佩琳說,直到那刻,她才清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玩真的。

何達睿用極度的紀律,在實踐夢想。

比賽前,連怎麼進食都沙推

他先利用一個暑假,全力衝刺免修門檻,開學後每週請 2 天事假,然後訂下 100 天為 1 期的計畫表,規畫 500 天內各階段的目標,「我每一分鐘寫程式的時間都不敢犧牲……,只要螢幕離開寫程式的介面 5 分鐘,愧疚感和恐懼感就會油然而生。」

每天,他花 5 小時練習,為增強體力,他跑操場,研究巧克力補充血糖的效率。最後發現,半包巧克力會在進食後 30 分鐘開始作用、持續 75 分鐘,一碗粥則能在 60 分鐘後維持 120 分鐘。所以,他藉此規畫參賽的進食順序:先在賽前 90 分鐘吃粥當早餐,在開賽後每 50 分鐘吃掉半包巧克力,讓賽中連續 5 小時都有充足血糖。

他振振有辭:「再微小的因素,與其讓賽中的自己頂著考試壓力應付之,不如在賽前就想好系統化的對策,讓賽中的自己,只需要照表操課。」

他發現,自己從熟悉的鍵盤換到陌生的鍵盤,編程速度會慢上 30%,所以 500 天中,他隨身攜帶正式比賽鍵盤。

連時間分配,他都有套 20 分鐘法則。何達睿說,當面臨眼前難題時,多數人會猶豫,是先放棄難題解決簡單的議題,還是繼續糾結。但他若思考 20 分鐘後毫無進展,就離開現場,去做別的事情。邏輯很簡單:若 1 題用 20 分鐘都想不出答案,就該果斷跳脫現有情境,否則很容易陷入用舊思路去思考問題的陷阱。

「他時時刻刻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何達睿選訓營的戰友、現就讀台大資工系的王彥仁形容。

班導師林淑真也說,「他評估過退路,並非盲目的亂衝,我想我非支持他不可,否則我會讓他失去發光發熱的機會。」「達睿是走過我生命的學生中,讓我看見『勇敢』的孩子。」

何達睿最後實踐人生第 1 個夢想,同年 12 月,他因此得到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許可。

夢想跟現實,真的是可以兼顧的,而且,不須等待!

我們在專訪末了問他,未來想要做什麼、成為怎樣的人?

他笑了笑,用麻省理工申請書的最後一句話作結:「「I will make the best of my life to create more great stories.」(我會窮盡一生來創造更多好故事。)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BpKd4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