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士(Angela Duckworth)用大量的研究告訴我們:想成功,先學會別輕言放棄!
所以,如果一開始你不成功,請再嘗試一次吧。
努力奮鬥是成功的關鍵。但是,人對於努力,相較於天賦在成功的重要性,所持的觀點不同,有人以為天賦更重要。
最近不少研究,還有《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告訴我們,持有成長心態,即一系列認為智力和功夫是可培養的信念,著重於努力而非天賦,並把失敗和挫折視為潛在的學習機會,可以預測後來在學業甚至生活上的成功。
如果結合對目標的長期熱情與堅持的「恆毅力」,才是創造卓越成就的關鍵,那我們要如何培養出有恆毅力的小孩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認知科學家 Julia Leonard 和 Laura Schulz 等人的一項新研究顯示,15 個月以下的嬰兒可以學會不放棄地堅持努力 [1]。
他們發現,與看到成年人輕鬆成功的嬰兒相比,觀看到成年人努力的嬰兒,在成功之前在自己的困難任務中更加努力。
雖然他們還沒有研究過效果能持續多久,但是在看到一些成年人努力嘗試的例子之後,嬰兒可以學習努力的價值。他們也認為,雖然研究發生在實驗室環境中,但研究結果可能為想要灌輸孩子努力不懈價值觀的父母,提供一些啟發。
最近有許多研究,探討了努力工作的價值,孩子的堅持或「恆毅力」可以比智商更能夠預測成功。其他研究也發現,兒童對於努力的信念也是重要的:認為努力的人會取得更好的結果,比那些相信成功取決於智力的人,在學校中表現更優異。
Laura Schulz 等人想要研究孩子們如何在很小的時候,如何學習決定要何時嘗試,何時不放棄。他們過去的研究發現,嬰兒可以從一些案例中,學習到因果關係。
於是他們設計了一個實驗,找來 262 個 15 個月大的嬰兒,讓他們先看到一個成人執行兩項任務:從一個容器中取出一隻玩具青蛙,並從一個掛鉤上拆下鑰匙鏈。一半的嬰兒在 30 秒內看到成年人三次快速輕鬆勝任,而另一半則在看到成人在成功之前有 30 秒的努力 [2]。
然後,他們向寶寶展示了一個音樂玩具。這個玩具有一個按鈕,看起來應該打開玩具,但實際上毫無作用,其底部還有一個隱藏版的功能按鈕。在嬰兒面前,他們把玩具打開,展示它能播放音樂,然後把它交給嬰兒。
每個嬰兒被給予兩分鐘玩玩具,他們記錄了嬰兒試圖按下按鈕的次數。他們發現,看到成人和玩具搏鬥的嬰兒在成功之前,幾乎是看到成年人輕鬆獲勝的嬰兒的兩倍多。在首度請求幫助或抛棄玩具之前,他們也按了幾乎兩倍的次數。兩組嬰兒玩玩具玩了多長時間,和他們把它們扔給他們的父母多少次,沒有任何區別,有區別的是,在他們要求幫助之前,按下按鈕的總次數。
他們還發現與嬰兒的直接互動也會造成差別。當他們說出嬰兒名字時,與他們進行了眼神接觸,並直接與他們交談,這些嬰兒比他們沒有直接接觸的更努力。
這個研究的重要之處在於告訴我們,人們似乎能夠從小就學習如何做出是否要努力的決策 [3]。
與成人和兒童一樣,即使在嬰兒期,堅持不懈不僅僅是一種固有的性格特徵,而是可能從根本上根植於社會環境的。觀察到成人嘗試實現目標,嬰兒可以學習辛勤工作的價值,使他們在面對自己的挑戰性任務時更加努力。
論文作者們認為,文化因素也可能影響兒童有沒有機會看到成人努力實現目標。在一些社群,孩子主要透過觀察和參與成人生活的挑戰來學習。相較之下,在現代工業化文化中,兒童主要透過成人的指導來掌握即有的知識和技能,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可能會認為,大多數事情對成人來說易如反掌。
他們並不認為觀察成人的行為,是孩子學習恆毅力的唯一或最好的方法,恆毅力的價值也可能用明確的訊息來傳達,或者單純觀察大人履行職責。儘管如此,他們仍認為,讓孩子看到大人的努力,可能會鼓勵孩子一起努力。
因為疼愛小孩讓他們過得輕鬆愉快,可能是父母愛的表現,但給予小孩一些困難任務,並且以身作則克服困難,可能才是培養成功人才之正道哦!
參考文獻:
1) Julia A. Leonard, Yuna Lee, Laura E. Schulz. Infants make more attempts to achieve a goal when they see adults persist. Science, 2017; 357 (6357): 1290 DOI: 10.1126/science.aan2317
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abies can learn that hard work pays off: Infants try harder after seeing adults struggle to achieve a goal."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21 September 2017.
3) Lucas P. Butler. The social origins of persistence. Science, 2017; 357 (6357): 1236 DOI: 10.1126/science.aao6255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zZUSm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