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 星期二

MOBILE01新聞 HTC Vive Cosmos 虛擬實境頭戴顯示器 兼顧自由度與擴充性的後起之秀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HTC Vive Cosmos 是宏達電最新推出的 PC VR 頭戴顯示器,比一體機 Vive Focus 有較佳效能,相較於同為 PC VR 的 Vive Pro 系列則是捨棄了基地台追蹤技術,改為透過鏡頭定位的 inside-out 追蹤技術,是個介於自家兩款產品之間的改良型產品,同時也搭載了最新的 Vive Reality System,在軟硬體上都有大幅更新。


HTC Vive Cosmos 幾個主要的進化包括:inside-out追蹤技術、顯示器可上掀的皇冠式設計、可換式面板模組設計、全新電競風控制器、Vive Reality System(VRS)。

外觀


外包裝正面
外包裝背面
外包裝側面
內盒
內盒開箱
外包裝與顯示器採一致配色是深藍色,盒子背面秀出電競風控制器及自家主推的應用程式商城Viveport。內盒從側面拉出來,盒蓋打開在內側有顯示安裝方式及免費Viveport加值說明。


包裝內容物:Vive Cosmos頭戴顯示器(含已安裝的耳罩式耳機)、Vive Cosmos控制器x2(吊繩已安裝)、串流盒、電源變壓器、USB 3.0傳輸線、DisplayPort傳輸線、頭戴顯示器傳輸線、AA 3號電池x4、清潔布、說明文件。


頭戴顯示器上總共有6顆相機鏡頭,是歷代Vive最多的,正前方4顆、左右側面各1顆。鏡頭除了用來定位,也能拍攝環境影像,讓配戴者隨時可看到外界。


左側鏡頭下方有一顆小小的狀態燈號,燈號下方是頭戴顯示器按鈕。臉部靠墊很明顯凸出顯示器外,耳罩式耳機可以上下調整高度、前後旋轉調整角度、左右打開/收合,也可以在頭帶上前後調位置。


右側鏡頭下方是瞳距(IPD)旋鈕、上方小洞是麥克風,Vive Cosmos共有兩個麥克風,另一個在顯示器正下方中央。插在右耳機上方的是音源線,這根是延長線,真正的音源孔在頭戴顯示器內部,要拆掉臉部靠墊才能看見。


橫的戴在後腦上的是顯示器固定帶,上方的叫上束帶。顯示器固定帶後方中央是調整鬆緊度的旋鈕,固定帶內側及額頭的部分都有襯墊。


Vive Cosmos的皇冠式設計意指顯示器可上掀100度,便於隨時回到現實世界,不用整個從頭上拿下來。Vive Cosmos並不是第一個採用這種設計的VR頭戴顯示器,市場上也已經有不少產品採用這種方式。


從顯示器內側可清楚看見右上方的音源線接頭,音源線是從耳機沿著固定帶內側延伸至此。


臉部靠墊是可以拆下來的,這個角度也可以看見固定帶額頭部分的前方襯墊是滿大一塊。


臉部靠墊其實是兩片條狀海綿以魔鬼氈黏在框架上,很好拆。這兩條海綿不能泡在水裏洗,只能用濕布擦拭,也不能烘乾或太陽曬,只能自然風乾。


臉部靠墊框架也不難拆,是靠著鼻墊上方內側與額頭內側的卡楯卡在顯示器上,拆的時候先拆鼻墊的部分,再拆額頭的部份就下來了。


一些顯示器上的連接線,都要在臉部靠墊拆下來之後才能連接,左上角的是顯示器傳輸線插座,傳輸線插座下方的是顯示器前蓋鎖定按鈕,要按著這顆按鈕才能將前蓋(可換式面板模組)拆下來。右上角音源線右側的是USB Type-C連接埠,供未來做更多應用,顯示器本體下方藍色外殼中央有個很小的洞就是第二個麥克風。


不只臉部靠墊可以拆,固定帶襯墊也是可拆的,但是比較麻煩。襯墊上有許多卡楯,拆的時候要從兩端先撥開來,再往中間拆;裝回去是反向操作,先裝中間,再慢慢往兩端裝。比較麻煩的是要裝兩端最後的卡楯時,比較難直接按進去,要稍微把襯墊凹一下對準位置再按進去,真的有裝上會有咔的一聲,不然很容易就鬆開。固定帶襯墊拆下之後,便可以清楚看見音源線的走法。


上束帶其實只是勾在固定帶內側,固定帶襯墊拆下就掉下來了,裝回去時要記得先裝上束帶再裝襯墊,不然要重來一次。


耳罩式耳機是扣在固定帶上的,金屬扣內側附有海綿貼片,戴在頭上時才不會感到不舒適。如果要用自己的耳機,可以將內附耳機拆下來收好。


右耳耳機金屬扣打開後的內部構造,裝回去時,要注意音源線是否有卡在凹槽內卡好。上方的接頭是3.5mm耳機孔。


左耳耳機金屬扣打開後的構造略有不同,上方保留了一個空間,是用來走顯示器傳輸線的。顯示器傳輸線是藉由左耳耳機金屬扣,一同扣在固定帶上,等下會來裝這條顯示器傳輸線。

耳機打開
耳機收合
內附耳罩式耳機是可以左右收合的,配戴時要讓耳機處於收合狀態,才會有好的聆聽體驗。


可換式面板模組是主打特色之一,拆卸時,一手從顯示器內側將前蓋鎖定按鈕向下扳,一手從面對前蓋的右下角開始拆,並不會太難。目前已知2020年第一季會推出「VIVE Cosmos可替換式追蹤模組(VIVE Cosmos External Tracking mod)」,用來讓Vive Cosmos適用於之前的基地台追蹤技術。另外,也有機會針對XR(Extended Reality,延展實境)應用做擴充。

前蓋內側
顯示器前蓋拆下的樣子
前蓋的構造滿簡單,主要透過右眼上方的一個接頭連接顯示器,這個接頭其實滿小,其他大部分都只是塑膠蓋而已。


HTC Vive Cosmos拆解圖,左起:前蓋面板模組,顯示器及固定帶、耳機,臉部靠墊框架,臉部靠墊,固定帶前襯墊,固定帶後襯墊,下方是上束帶。

電競風控制器是一大改善,體積較之前縮小許多,所謂電競風主要是指那一圈上面的花紋,這花紋是會發光的。可惜燈光不能自訂RGB色彩,這個電競風稍嫌薄弱了些。這部份我們有向HTC詢問過,因為燈光與inside-out追蹤技術有關,因此不能改顏色,而採用環形造型,也是因為這樣的追蹤訊號比較穩定。


控制器上的配置是一根拇指搖桿與三顆按鈕,搖桿下方的是Vive按鈕,其他兩顆在右手是A、B鈕,在左手是X、Y鈕。Vive按鈕提供通用功能:開關控制器、配對Vive Cosmos顯示器,以及在虛擬世界中開啟稱為Lens的操作介面。也有可能因不同應用程式而有更多功能。


控制器底部有一顆按鈕及兩個扳機,位於中指擺放位置的按鈕叫握柄按鈕;位於食指位置的兩個扳機,上方的是R1、L1稱為緩衝按鈕;下方的是R2、L2就稱為扳機。


控制器需安裝電池,包裝內附的4顆AA 3號電池就是給控制器用的,一個控制器需要2顆。控制器握把處有蓋子可以打開,裏面就是放電池的地方。


Vive Cosmos電競風控制器的拿法是這樣。


這是Vive Cosmos串流盒,顯示器傳輸線的另一頭要接在串流盒上,右邊是電源按鈕。


串流盒背後三個連接埠,左起:電源、DisplayPort、USB 3.0。DisplayPort和USB 3.0都是接在電腦上。


電源變壓器,大小和串流盒差不多。


顯示器傳輸線長度5公尺,接頭是歪的那一端連在顯示器上,才能向外走線繞到固定帶上;另一端連在串流盒。上面的布條是束線帶,用來將傳輸線固定在顯示器固定帶上。圖中的束線帶要拉到另外一頭那邊使用才對。


DisplayPort傳輸線,連在串流盒端是小頭的Mini DisplayPort接頭。如果要連筆電的話,要自己買Mini DisplayPort轉Mini DisplayPort 1.2以上的連接線,而且要支援超高畫質(UHD)4K@60Hz以上的。不過不保證能相容,還是要試試看比較保險。


將臉部靠墊框架拆下後,顯示器傳輸線才能連接。


臉部框架及靠墊裝上去後。


傳輸線沿著固定帶,先穿過耳機金屬扣,再受到束線帶控制往後走。這邊要注意,束線帶是卡在固定帶後側襯墊及固定帶之間,要先將固定帶襯墊拆下來才能裝束線帶。


Vive Cosmos接好傳輸線、串流盒的樣子。串流盒後面就是連接電源及電腦端了,玩的時候記得將串流盒電源打開,不然電腦抓不到喔。

操作介面



使用Vive Cosmos必須在電腦上先安裝Vive Console和SteamVR兩個程式,可從HTC Vive官網下載Vive軟體之後執行,依照指示完成。兩個程式開起來就是長這樣,白色的是Vive Console,黑色的是SteamVR。

串流盒電源開啟後,Vive Cosole會自動偵測到,介面上Vive Cosmos的圖示會亮起顯示為待機。在左右手控制器上按一下Vive按鈕,就會自動搜尋配對。沒有使用的狀態下,控制器很快會進入離線狀態省電。旁邊的SteamVR視窗上一樣有Vive Cosmos、兩個控制器的圖示,也是會顯示設備目前的連線狀態。SteamVR視窗下方的黑色區域是顯示器鏡像區,當Vive Cosmos開始有畫面時,會同步在這個區域顯示。

房間設定步驟1
房間設定步驟2
房間設定步驟3
房間設定步驟4
Vive Console視窗左上角有選單可進入,遊玩時首先要進行房間設定,讓Vive Console知道遊玩的地板高度、遊玩區範圍。在電腦上從Vive Console點選房間設定後,這個過程就會開始進行,此時即可把Vive Cosmos戴上,照著指示進行。
選單
房間設定
設定 一般
設定 音訊
設定 影片
設定 相機
設定 無線
設定 進階
設定 疑難排解
設定指南
關於
頭戴式顯示器狀態
控制器狀態
Vive Console操作介面一覽。


遊玩過程中,Vive Cosmos顯示的虛擬世界畫面,同時也會以2D方式顯示在SteamVR的顯示器鏡像區中。不過虛擬世界是很大的一個空間,顯示器鏡像區只能看到前方一小塊範圍。顯示器鏡像區也可和SteamVR主視窗分開來,獨立成一個比較大的視窗觀賞,或是放大到全螢幕也行。

選單
執行教學
執行媒體播放器
裝置-控制器按鍵配置
裝置-工作坊
設定
SteamVR操作介面摘要一覽。
Origin起點
場景1
場景2
場景3
在完成房間設定後,就進入VR虛擬世界中了,進入點是一個叫Origin的地方。Vive Cosmos是第一個採用HTC全新Vive Reality System(VRS)的設備,HTC將VRS視為一個虛擬世界,Origin就是這個世界中類似個人首頁的地方、使用者的家。這個地方看起來像是浮在空中的一塊地,上面有一間頗具未來感的房間,還有池塘、樹木等造景。

在Origin之中,將控制器上的拇指搖桿往前推,會出現一道拋物線,指向想去的位置放開,就會瞬間移動過去。房間中不少物品是可以拿起來觀賞的,環境也是動態,有風聲、鳥叫聲,池塘中有魚在游,也有游水聲。


Origin周圍的柱子上有四個互動體驗可以玩:背景發射器、遙控汽車、彩色筆、文化遺產探索器。背景發射器小編覺得相當不錯,空中的四顆球各代表一種Origin環境背景,將球拿起來放到背景發射器中射出去,整個空間環境就會改變。有大自然、太空、異世界等,藉由虛擬實境加持,整個環境氛圍相當有感。可惜包含目前背景在內只有5種,真的是覺得意猶未盡。


將虛擬世界中的控制器伸向遙控汽車的遙控器抓起來,就會變成遙控汽車控制器,按下按鈕可從空間中叫出一台小車,用拇指搖桿控制方向,扳機、緩衝按鈕控制前進、後退,就可以在虛擬世界中玩遙控車了。

不過小編玩完之後發現控制器換不回來,研究了很久才發現要按左控制器上的Vive鍵,才會出現原本的控制器換回來。這個部分的溝通是可以再明確一點。


彩色筆可以在空間中立體作畫,用搖桿選顏色或橡皮擦,扳機按著就可以開始創作。


文化遺產探索器像是在博物館觀賞文物,可以切換多種文物看到立體3D的樣貌與介紹,不過這些文物不能隨意旋轉,要自己探頭到各個角度觀察就是了。

[embedded content]
Vive Origin體驗示範

就HTC對於Origin的介紹,未來是打算提供客製化功能,使用者可將自己的家裝飾得更有個人風格。也會有個人形象與社交互動功能,也就是說,大家可以邀請朋友到自己虛擬世界的家中坐坐,互相欣賞一下彼此的設計。


在VRS的世界中,隨時按下Vive按鈕會跳出一面像鏡子的視窗叫Lens。從Lens裏面可以啟動使用者下載、購買的各種應用程式,等於是進入到其他的虛擬世界的意思,其中包括進入HTC自家的應用市集Viveport。不知為何Lens好像不會從SteamVR的顯示器鏡像區顯示,因此小編只好用Vive Cosmos內建的截圖功能擷取,但看起來就是左右兩眼分開的樣子。

場景
應用程式瀏覽介面1
應用程式瀏覽介面2
Viveport就是一個購買各種應用程式的地方,只是做成像一個空間,在這個空間裏面無法移動到處觀賞,只能預覽、購買、下載、管理自己的應用程式。

[embedded content]
Viveport場景示範。

Lens中也提供了SteamVR的入口,這邊就是購買、存取SteamVR平台上應用程式的地方。也是設計成一個私人房間的概念,可以到處移動,互動性沒有Origin那麼豐富但也滿好玩的。

[embedded content]
SteamVR場景示範。

遊戲體驗


Viveport內容非常豐富,我們挑了《Together VR(與你在一起)》、《Front Defense(英雄防線)》及《ZomDay(僵死之日)》三款遊戲來體驗。

[embedded content]
《Together VR》是台灣獨立遊戲開發團隊Aurora Games的作品,可以體驗和虛擬女友星原芽衣的互動生活。

[embedded content]
《Front Defense》由HTC內部新創團隊Fantahorn Studio開發,以二次大戰為背景體驗作戰殺敵的真實感。基本上小編是經過教學課程之後進去被殺的。

[embedded content]
《ZomDay》是大陸獨立遊戲開發商IntoGames的作品,相當複雜,光是教學課程就跑了好久,也是進去被殭屍吃的。

心得是真的輕鬆不少,穿脫很容易。藉由皇冠式設計,先把固定帶掀開,顯示器罩在臉上再拉下固定帶,最後再鎖緊固定帶、拉緊上束帶,整個過程不會弄得很狼狽。而且顯示器戴在臉上算伏貼,小編曾經戴過一綁緊就往上翹漏光的,Vive Cosmos不會有這種問題。


Vive Cosmos遊戲實況,感謝同事中島彥博友情相助。

由於採用inside-out追蹤技術,不會有追蹤範圍的限制,在一開始的房間設定過程中,可視當場環境畫出自訂區域,萬一超過範圍虛擬世界中會出現虛擬牆壁提醒,或是超出範圍就顯示實際環境。但如果是玩能移動的模式,遊玩區域是有最小2m x 1.5m的限制,如果空間真的不夠大,也是能切換為固定位置的方式來玩。

不過小編在玩《Together VR》的時候,若是常常在虛擬世界中移動的話,到後來會有走位的情況出現,發現自己被卡在牆壁旁邊好像沒有轉圜餘地。但遊戲有提供定位功能,或是自己按兩下Vive鍵顯示真實世界,走到定位後再恢復遊玩也可以。這種情況在其他兩款遊戲中,或是在Origin中都沒發生。

控制器底部的握柄按鈕也設計得不錯,很多情況都需要在遊戲中拿取物品,透過握柄按鈕來拿,就真的好像是做拿這個動作,很入戲也很直覺,沒什麼學習門檻。控制器的電池消耗滿快,一組新電池小編玩大約三小時就快沒電了,不過小編用的不是鹼性電池,換成好一點的電池應該有所改善。換個角度來看,可以一直玩到電池沒電,也代表舒適性、遊戲性都不錯才能玩這麼久。

總結



相較前代機種,Vive Cosmos比第一代Vive有較大的規格差異,與Vive Pro系列的差異較小。主要是結合inside-out追蹤技術、皇冠式設計,讓使用便利性大幅提升。inside-out和outside-in的基地台追蹤技術各有優缺點,但小編是只感受到便利性的部份,尚未體驗到有何相較以往的缺點,應該也是要看應用需求而定吧。不過Vive Cosmos有可換式面板模組設計,有需要也可以改為之前的基地台追蹤方式。

控制器體積縮小、握柄按鈕、增加為兩個扳機,也是這次新增的優點。

就整個HTC Vive VR產品線來看,目前是分成Vive Pro系列的PC VR與Vive Focus的Mobile VR一體機兩個路線。Vive Focus採用行動處理器,與PC VR不算同級產品,先不予比較。Vive Cosmos比較像是用來取代第一代Vive的產品,第一代Vive雖然比較便宜,但已經停產,剩下量很少。於是乎Vive Cosmos變成目前HTC最便宜的PC VR產品。

不過雖說是最便宜,小編覺得規格與Vive Pro不會差太多,再加上有可換式面板模組,擴充性也保留了一些升級空間,算是CP值相對較高的選擇了。而且Vive無線模組已經上市,口袋深也可以讓Vive Cosmos變成無線喔。

想體驗更多HTC Vive cosmos的魅力嗎?小惡魔往HTC Vive Cosmos秘境之旅開團中,點連結快去參加!

Let's block ads! (Why?)



from Mobile01 本站新聞 https://ift.tt/2OM2SR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