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INSIDE 減肥怎麼吃?「基因減肥」服務要替你量身打造菜單 百家樂 http://www.iwin9418.com

Photo credit: Caroline Davis2010

原文刊登於 36Kr,INSIDE 獲授權轉載。

說到減肥這件事情,一些人在總結失敗原因的時候會把矛頭指向「基因」。但基因又是如何影響我們減肥的,很多人可能對此都一知半解。而得益於基因測序技術的推廣,很多生物科技公司開始利用這項技術搞起了精準減肥。

最近,澳洲的一家公司開始對外出售基於 DNA 檢測的飲食計劃,消費者只要花上 59 英鎊(約合 3000 台幣)就能破解減肥密碼,瞭解吃什麼、怎麼吃最有可能讓他們減肥成功。

這家公司名為 myDNA,團隊集合了不少來自分子遺傳學、分子生物學、藥劑學、運動飲食學等領域的專家。

Photo credit: myDNA 網站首頁截圖

DNA 的提取過程非常簡單,消費者只需用測試包內的小刷子在臉頰和牙齦之間滾動幾次,刷子裝瓶並貼上標籤,然後再將它寄送給該公司的實驗室就完成了。

實驗室在收到樣品後會對 DNA 內包含的「人體數據」進行分析,測試者大概在一週或十天之後就可以在線上查看自己的測試結果,並且收到團隊對於基因數據的客製化解讀。

每日郵報 瞭解,myDNA 的測試能夠檢測 7 類基因,這些基因與人們變胖的難易程度、飽足感、食慾、脂肪儲存以及膽固醇水準等,之後據此給用戶提供個人化的飲食建議。

我們都知道,DNA 就像是印有每個人專屬特徵的「說明書」,檢一個人的 DNA 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斷一個人在特定生活環境下的身體狀況和疾病風險。但是基於 DNA 檢測來訂製飲食準不準呢?

一些說法是, 與普通飲食相比, 基於遺傳分析的飲食能讓人多減少 40% 的體重。但這點沒有得到科學研究的證實。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 2014 年對現有的研究進行了評估, 他們發現基因對肥胖的影響很小,而我們平時攝取的食物和活動的環境決定了身體是否會變胖。

倫敦大學的遺傳學家 Jess Buxton 博士在接受 BBC 採訪時表示,她並不反對人們透過基因檢測獲取自己的遺傳訊息,但是測試結果以及它們的局限性必須向消費者進行說明。

「我認為,個人化 DNA 健康測試可提供的有用訊息量目前非常有限,因為我們現階段對大多數遺傳變異之於人體健康的影響瞭解還很少。」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轉基因組醫學專家 Bill Newman 教授對每日郵報表示,「我對測試的證據保持謹慎。這種方案目前還沒有得到 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批准, 因為它們不符合臨床應用的標準。」

遺傳學博士、How To Code A Human 一書的作者 Kat Arney 也認為基因檢測定制飲食目前缺乏科學依據。
「我會把這樣的測試當成是一種噱頭。但如果它鼓勵人們更多地瞭解自己的基因, 並激勵他們去過更健康的生活,那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Kat Arney 的觀點也正是目前很多新創公司用來推進消費級基因檢測技術的口號。myDNA 的首席執行官 Lior Rauchberger 博士說他們的想法就是為了能讓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基因構造, 對身體健康管理做出更好的決定。

事實上,類似的 DNA 測試在 2013 年的時候曾引起爭議,當時爭議的主角是另一家新創公司 23andMe。他們承諾測試可以向消費者揭示 254 種疾病的風險, 但美國監管機構隨後出於對錯誤檢測結果的擔心而禁止。23andMe 在 2015 年又恢復了使用, 但測試受到了很多條件的限制。

當然不管消費級基因檢測有沒有科學依據,市場已經嗅到了這個領域的巨大價值,越來越多的新型健康公司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國外除了 myDNA 和 23andMe 之外還有 Genetic Direction、Pathway Genomics、FitnessGenes、DNAFit、uBiome 和 Habit 等,中國基因檢測公司的數量也已超過 200 家,包括美佳基因、基因卡、水母基因等。

消費級基因檢測技術所能應用的領域也已經突破了健身減肥,細分出了酒精代謝、天賦挖掘、婚戀匹配等。不過,就目前的應用情況來看,這種技術在遺傳病治療以及膳食營養方面有比較強的參考價值。

未來幾年,消費級基因測序技術的應用領域還將繼續拓展。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之前曾給出一個預測,到 2020 年,基因測序技術市場規模將達到 138 億美元。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E3xV4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