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 iFanr,INSIDE 授權轉載
當地時間 1 月 27 日,IKEA 創辦人英格瓦·坎普拉(Ingvar Kamprad)在瑞典家中逝世,享年 91 歲。
1943 年,那位 17 歲的男孩創造了這個偉大的事業。他是自己時代的顛覆者。
IKEA 集團現任 CEO Jesper Brodin 也曾擔任坎普拉的個人助理。坎普拉從小就對商業很敏感。早在五歲,坎普拉就開始賣火柴。隨著年紀增長,他還將自己銷售的產品類別擴張至聖誕樹裝飾、種子、鉛筆等。
他在 17 歲時就創建了 IKEA(IKEA)貿易公司。當時,他因學習成績優異,獲得父親給予的一筆現金獎勵,並以此作為成立公司的資金。
而 IKEA 這個名字,也是由他自己的名字(Ingvar Kamprad)、他出生的農場名稱(Elmtaryd)和旁邊的小鎮名字(Agunnaryd)組合而成。
最開始的時候,IKEA 只出售類似鋼筆、皮夾、賀卡的生活小物品。1948 年後,IKEA 才開始引入傢具產品。

1951 年,坎普拉開始為公司推出名為「IKEA 通訊」的商品目錄冊,以目錄郵購的方式擴大公司的影響力。隨後,這本目錄冊成為了如今累計印刷量已經是《聖經》三倍的 IKEA《傢具指南》。

兩年後,因郵購競爭越來越大,IKEA 開始在阿姆霍特(Almhult)舉辦傢具展覽和銷售,讓顧客可以更直觀地瞭解 IKEA 的產品,這也現今 IKEA「體驗式購物」方式的雛形。
而 IKEA 另一大特色——平板式包裝,則要等十年後才出現。坎普拉發現,如果他們將椅腳桌腳拆下來,顧客就能省下不少運輸費用,因此開始研制平板式包裝。為了節約成本,坎普拉將門店都設在郊外,而且讓顧客自己從貨架上取下傢具產品。
著名的「摳門」富翁,卻被爆出開保時捷?
據 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 統計,坎普拉的資產約為 587 億美元,在世界富翁榜上排名第八。與此同時,坎普拉也是出了名的節儉。
報導稱,坎普拉定居瑞士以規避瑞典的高稅率、乘飛機只選經濟艙、會重複使用茶包、開 1993 年款的沃爾沃 240、還會打包餐廳裡的鹽和胡椒,並鼓勵 IKEA 員工一定要雙面用紙。
Jesper Brodin 剛開始做他的助理時,心裡也在想「那個傳說是真的嗎?一位勤奮的創業家,永遠都只坐經濟艙?」但那是真的。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很早就已經做下的決定——他得為所有人做好榜樣。
據《紐約時報》報導,有媒體指出,坎普拉不僅住在一棟俯瞰日內瓦湖的別墅裡,並在瑞典和普羅旺斯分別擁有莊園和葡萄園。而且,他除了開沃爾沃,還開保時捷。他個人節約的一面,其實更多是為了在公司裡做形象。
除此以外,坎普拉還為 IKEA 集團搭建了一個包含控股公司和非盈利機構的集團有機體。
這個複雜的架構,不僅可為 IKEA 集團帶進稅率優勢(因為管理實體為一家位於荷蘭的慈善信託,由坎普拉家族管理),並「可避免 IKEA 被拆分或上市」,以確保在坎普拉離世後,IKEA 的完整性仍得到保護。
2017 年 12 月,IKEA 和蘋果、NIKE 等國際公司一樣,陷入了逃稅事件中。歐盟懷疑 IKEA 集團通過從荷蘭向外國轉移資產的方式逃稅。報告指出,在 2009 年至 2014 年之間,IKEA 集團逃稅總額達 10 億歐元。
IKEA 集團在一份聲明中否認指控,並表示「如果調查可以查明並確認真相,那就太好了」。
目前,IKEA 在全球 29 個國家擁有超過 350 家門店,年銷售額高達 476 億美元。
坎普拉於 1986 年宣佈退休,但之後仍常常到各國的 IKEA 門店進行考察。他會假裝普通顧客和店員交流,同時也會裝作退休 IKEA 員工來和顧客聊天。

2000 年,坎普拉曾在接受《富比士》的採訪中說:
我認為我的責任是為大多數人服務。但問題是,你要怎樣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要怎樣去服務他們呢?我的答案是,永遠都貼近普通人,因為打心底來說,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
from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http://ift.tt/2DNvPJ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